煤(mei)價18連漲(zhang) 發改委大(da)戰(zhan)“煤(mei)超瘋(feng)”
隨著供暖季(ji)節的(de)到(dao)來,近期一路上漲的(de)煤炭(tan)價格開始備受矚目。11月(yue)2日,秦皇島(dao)海運煤炭(tan)交易市場發布的(de)環渤(bo)海動力煤價格指數(5500大卡)連續18周上漲,達607元(yuan)/噸(dun),相比年初(chu)的(de)371元(yuan)/噸(dun),漲幅達63.6%。
一面是行業去產能2.5億噸全年目標任務有望提前完成,一面是供需不平衡導致煤價持續上
漲,國家發改委坐不住了。近兩個月內,發改委已經先后8次召開有關煤炭供需形勢會議,研究“抑
制煤(mei)價過快上漲、穩定冬春煤(mei)炭(tan)供應、釋放先(xian)進產能”。
煤(mei)價18連漲,發改委8次(ci)出手調控
6月29日,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401元/噸,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1元/噸,之后開啟了指
數連續18期上漲。
一路走高的煤價,讓失落了許久的煤炭企業業績“逆襲”。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顯示,今年前
8個月,全(quan)行(xing)業實現利(li)潤224.8億元,同比增(zeng)長(chang)15%。中國(guo)煤(mei)炭(tan)運銷協會(hui)統(tong)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(mei)企前8個月利(li)潤為85.79億元,而去年同期(qi)為虧(kui)損4億元。
“煤超瘋”也觸及了煤炭下游電力、鋼鐵等行業敏感的神經。海通證券研報分析指出,今年前三
季度(du),27家火電公司(si)歸屬(shu)(shu)凈利(li)潤增速平(ping)均(jun)(jun)為(wei)-12%,扣非歸屬(shu)(shu)利(li)潤增速平(ping)均(jun)(jun)-6%,分(fen)別同(tong)比下降30、8個百分(fen)點(dian)。27家火電公司(si)綜合(he)毛利(li)率平(ping)均(jun)(jun)同(tong)比下降3.3個百分(fen)點(dian),主要緣(yuan)于(yu)電價下調和煤價回(hui)升。
部分省市則遭遇了“燃煤之急”。9月以來,湖南、貴州、云南的火電用煤庫存開始告急,三省
相繼召開緊急會議,研究電煤供應(ying)緊張(zhang)有關問(wen)題。
“動力煤的價格確實偏高而且是特別高,5500大卡也僅在奧運那年突破700元。”一位不愿具名
的行業資深人士對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直言,從2012年開始,煤炭價格一路下降,煤炭行業處于明
顯產能過剩形勢,“價格忽高忽低,要么煤礦*要么電廠*,只能二選一,對整個行業發展也不
利。”
面對國內煤價的“瘋漲”局面,發改委頻繁出手應對。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統計發現,在近兩
個月(yue)內,發改委已經先后8次(ci)召開有關煤炭供需(xu)形勢會議。
在煤炭行業“去產能”的大背景下,今年4月以來,國家安監總局推出新的煤炭限產政策,要求
煤(mei)炭企業(ye)將(jiang)每年的(de)工作日從330天減少(shao)到(dao)276天。而根(gen)據上述會議,一(yi)部分先(xian)進(jin)產能(neng)將(jiang)被獲(huo)準適當釋放。
9月27日,發改委召開保障冬季煤炭穩定供應全國電視會議。會議宣布,符合一定條件的煤
礦,可以在276~330個工作日之間釋放產能,沒有參與產能釋放的煤礦仍要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制
度(du)。產(chan)能釋放期限暫定(ding)為2016年10月1日(ri)至2016年12月31日(ri)。
然而(er),煤價(jia)飆升(sheng)仍未被遏制。10月19日,環(huan)渤海動力(li)煤價(jia)格(ge)指數升(sheng)至(zhi)577元/噸,比年初累計上(shang)漲(zhang)55.5%。
10月25日,國家發改委同能源局、煤礦安監局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開重點煤炭企業座談會,22
家煤炭企業負責人參加。據悉,發改(gai)委在會上(shang)表示,希望不要再上(shang)漲。
10月27日下午,國家發改委召集神華等四大煤企、華能等七大發電集團以及國家電力調度中心、
中煤協、中鋼協、中電聯、交通運輸部水運局、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等單位召開會議,研究加快推進煤
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工(gong)作(zuo)。
11月3日,發改委又召開了“規范煤炭企業價格提醒告誡會”,會議強調:高度關注重視煤價過
快上漲,要求抑制煤價過快上漲、先進產能盡快釋放產量、保障冬春季煤炭供應,同時要堅持去產能
決心不動搖。
與此同時,中煤、神華兩大煤企先后主動下調現貨動力煤價格。在其帶動下,山西、陜西、內蒙
古(gu)、山東等都有企(qi)業表態(tai)降低煤價,降幅多在(zai)10元/噸。
在市場和政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指數終于結束了此前18期連續上漲的局
面(mian)。11月9日(ri),環(huan)渤海(hai)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06元/噸,環(huan)比下行1元/噸。
新“長協”定量又定價,能(neng)否抑制煤價暴漲
11月9日,國家發改委就鼓勵簽訂中長期合同、促進煤炭和相關行業持續發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
發布會。
發布會上,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分析認為,“當前煤炭價格過快上漲,是煤炭供需長
期(qi)穩定關系沒有發生根本變化(hua)的情況下(xia),在(zai)短(duan)期(qi)內幾個因(yin)素(su)綜合(he)作用的結果。”
張滿英表示,隨著煤炭去產能工作的加快推進,煤炭產量出現回落。加上下半年以來,全社會用
電量出現穩定恢復態勢,對火電發電需求增加,需求出現恢復性上升。前期鐵路運力偏緊以及市場對
煤(mei)炭市場的(de)(de)預期性(xing)改變(bian),也促進了煤(mei)價的(de)(de)上漲。
另一方面,電廠補庫存也在短期內放大了需求。由于上半年電廠等電力用煤大戶庫存水平較低,
下半年又迎峰度冬,補庫存任務較重,抬高了市場預期,短期內放大了需求。張滿英同時指出,一些
市場主體借機炒(chao)作和囤積煤炭也進一步(bu)抬高了煤價。
前述行業資深人士對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分析指出,煤炭市場定價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價
格形成扭曲。我國煤炭市場具有特殊性,其中之一是供需雙方以國有企業為主。對國企而言,定價的
風(feng)險在于,若價格沒有客觀(guan)依據,“有可能遭到紀(ji)檢部門、審計部門的質疑,甚(shen)至(zhi)有可能犯(fan)錯誤”。
“大家就采取了一個懶惰的定價機制,就是跟著某一個價格指數定價。這種機制負面地導致在現
貨市場上,參與競價交易的量很少,絕大多數交易跟從指數定價。而形成指數的,是很少一部分交易
量。”上述人士表示,由于交易量的賣盤和買盤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衡,必然加劇價格上漲。因此,受
基本面、氣候、偶發性、心理預期等因素影響,再加上定價機制作用和中間商炒作等因素交織,共同
形成(cheng)了價格持續(xu)較快上漲的勢頭。
在11月9日的發布會上,國家發改委尤其強調,要鼓勵引導更多企業簽訂中長期合同,建立長期
穩定的供應關系。
“過去合同簽訂基本上是定量不定價,這次是定量又定價;過去的合同是一單一談,現在這個合
同基本上是一年以上,今后會推進他們簽5年、10年的。我們非常樂意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。”國家
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說。
他認為,這是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以來具有標志性的一件大事,意義重大。通過確定長期的合作
關系,煤炭、電力兩個行業可以實現收益共享,風險共擔,避免“蹺蹺板”現象、此消彼長。此外,
通過中長期合同的簽訂和實施,若把煤炭供應的基本大盤穩定下來,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去產能的規模
和節奏。
11月8日上午,神華集團、中煤集團與華電集團、國家電投集團在北京簽訂了電煤中長期合同。
雙方鎖定資源數量,商定了基礎價格,后續將參照市場變化相應調整。此次中長期合同確定5500大卡
動力煤基礎價為535元/噸。
11月11日(ri),神華(hua)集(ji)(ji)團、中(zhong)(zhong)煤集(ji)(ji)團與華(hua)能(neng)集(ji)(ji)團、大唐集(ji)(ji)團、國(guo)電(dian)(dian)(dian)集(ji)(ji)團在京簽訂(ding)2017年電(dian)(dian)(dian)煤中(zhong)(zhong)長(chang)期合同(tong)。至此,五大發(fa)電(dian)(dian)(dian)集(ji)(ji)團已全(quan)部與神華(hua)、中(zhong)(zhong)煤簽訂(ding)了中(zhong)(zhong)長(chang)期合同(tong)。